洛阳陶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全国服务热线

13373780333
资讯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碳纳米管纤维的连续制备与高性能化

作者:Admin 日期:2023-05-05 点击:108
一键分享

本部分内容介绍了三种主要碳纳米管纤维制备技术(图1)的研究现状及其优缺点。碳纳米管纤维湿法纺丝是以碳纳米管分散液作为纺丝原液,借鉴成熟的化学纤维湿法纺丝技术,将其注入凝固浴中形成碳纳米管纤维。


以高纯单壁碳纳米管溶于氯磺酸制备液晶纺丝液,通过湿法纺丝技术制备的碳纳米管纤维强度达到4.2 GPa,电导率可达10.9 MS∙m−1。湿法纺丝纤维在规模化制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大长径比高质量单壁碳纳米管的合成及其均匀分散问题,是碳纳米管纤维湿法纺丝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难点。碳纳米管纤维阵列纺丝是以可纺丝碳纳米管阵列为前驱体,通过干法直接纺丝技术获得连续碳纳米管纤维。以超长可纺丝碳纳米管阵列为前驱体,通过阵列纺丝技术制备的碳纳米管纤维高力学拉伸强度可达3.3 GPa。


阵列纺丝法制得的碳纳米管纤维具有纯度高、取向性好、密度低的优点,但也存在纤维制备成本高,规模化制备能力相对较差的缺点。碳纳米管纤维浮动催化(FCCVD)直接纺丝是一种气相环境下一步制备碳纳米管纤维的方法。通过对浮动碳纳米管纤维取向、致密度的协同调控,纤维强度可达9.6 GPa。浮动碳纳米管纤维具有性能高、成本低、易于规模化制备等优点,是当前具产业化应用前景的碳纳米管纤维制备技术。


如何将单根碳纳米管的优异性能跨尺度传递至宏观纤维是实现碳纳米管纤维高性能化的关键。对于组成纤维的碳纳米管,其壁数、直径、长度是影响纤维性能的主要结构参数(也被称为内在结构因素),较少的壁数、较小的管径、较大的长度均可有效增大管间接触面积,从而提升纤维性能。对于纤维中碳纳米管组装结构(也被称为外在结构因素),碳纳米管取向度与排列致密度决定了管间接触面积,进而对纤维性能产生显著影响。



 纤维中碳纳米管基元的结构调控及纤维力学增强

组成纤维的碳纳米管基元具有较少的壁数、较小的管径、较大的长度时纤维的力学性能较高。基于此,Motta等通过控制浮动催化过程中催化剂含量,获得了单壁与双壁含量更高的碳纳米管纤维,提升了纤维力学性能(图2a)。当纤维中少壁碳纳米管直径大于5 nm时,会发生塌陷而极大地增加管间接触面积,有利于纤维强度的提升(图2b)。在湿法纺丝纤维中,采用的原始单壁碳管的长径比对性能影响显著(图2c),Taylor等采用高结晶度、大长度碳纳米管作为氯磺酸液晶纺丝原料,制备的碳纳米管纤维强度达到4.2 GPa。阵列纺丝中可以通过生长时间等参数对碳管长度进行调控,获得更高的纤维力学性能。对于浮动催化碳纳米管纤维,Koziol等通过对比不同拉伸测试样品长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从侧面验证了浮动催化纤维中碳纳米管长度对纤维力学性能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图2d)。

上一条:纳米碳素复合纤维制备技术拓展功能纺织开发新途径

下一条:将成为碳纤维领域行业领先者?